富豪生活好简朴
生于1984年的马克·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,他凭借社交软件Facebook在2017年身家已达479亿美元(约合3300亿元)。
贴上“80后”和“富翁”的标签,小扎的生活一定是香车好酒美女环绕。可事实却正好相反。
为什么…为什么…为什么…难道是打开方式不对?
咱们还是来追溯一下扎克伯格的生活轨迹,看看这位天才是如何做出全球最大社交网站的。
拒绝微软的高中生
小扎出生在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,父亲是牙医,母亲是心理医生。他从小就是个电脑迷,11岁就去大学旁听计算机研究生课程了,那时,他的那种“创造简单易用软件的能力”便显现出来。
高中时,他和朋友一起编写了能记录听众收听习惯的音乐播放软件Synapse,AOL和微软表示希望购买这个软件并高薪雇佣扎克伯格,但都被小扎拒绝了。
2002年秋,小扎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和心理学。
宿舍里的“突发奇想”
在哈佛,扎克伯格做了套程序——帮助同学选课——用户在网页上点击课程名,就能发现谁也在选这门课;或者根据注册的学生姓名,查看他选择了哪些课程。
不过很快,有的同学开始“走偏”:他们用这个系统来了解美女同学这学期都选了哪些课,然后自己再选择相同的课,以便有机会与美女搭讪。
这又激发了小扎新的灵感:既然大家如此热衷交友,干脆建一个网站,让大家认识周围的同学?
于是,最初的Facebook问世了。
Facebook不仅风靡哈佛
意想不到的是,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,几周之内,哈佛超过50%的学生都注册了会员,并主动提供了个人资料,如姓名、住址、兴趣爱好和照片等。他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最新动态、和朋友聊天、搜寻新朋友。
2月底,整个哈佛3/4的在校生都在Facebook注册了账户。随后,注册一步一步扩展到常春藤名校、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、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,甚至是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园。
后来,由于网站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维护,扎克伯格因此离开了哈佛,成为全职创业者。
最年轻的亿万富翁
2010年7月22日,Facebook宣布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,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。
以Facebook和扎克伯格为原型的故事片《社交网络》在2010年拿下金球奖最佳电影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编剧和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,当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呼声很高的《盗梦空间》。
2012年Facebook成功上市,扎克伯格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,当时他只有23岁。
Facebook的商业价值和增长潜力毋庸置疑:基于用户关系、分享机制的社交网络,无论是在挖掘个人行为数据,还是延伸商务交易、在线应用上,都有巨大的发挥空间。
10亿美元买下Instagram
随着人们对社交游戏的新鲜感越来越少,很多年轻人不再使用Facebook,而扎克伯格也一直在为Facebook寻求出路: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、提供在线交易、引入苹果、向更多国家开放等。
2012年4月,Facebook花10亿美元买下了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,后者当时只有3000万用户,营收几乎为零。而5年后的今天,人们不得不佩服扎克伯格的前瞻性。
炫富是可耻的
除了一些十分正式的场合,扎克伯格总是穿着一件灰色T恤。
胡说!明明是有一柜子……据说这样可以省去每天早上挑衣服的时间哦~
除了每天穿同样的衣服,小扎的生活真的一点都不“富豪”:和妻子坐在街边吃30元麦当劳啊,一辆很便宜的日本车开了好多年啊,讨论事情都在自家客厅……
事实上,他的节省可能得追溯到犹太家庭的教育上——“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”犹太人崇尚吝啬主义:吝啬是美德,而奢侈、浪费、炫富很丢人,会被所有人看不起。
除了每天穿同样的衣服,小扎的生活真的一点都不“富豪”:和妻子坐在街边吃30元麦当劳啊,一辆很便宜的日本车开了好多年啊,讨论事情都在自家客厅……
事实上,他的节省可能得追溯到犹太家庭的教育上——“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”犹太人崇尚吝啬主义:吝啬是美德,而奢侈、浪费、炫富很丢人,会被所有人看不起。
“南京小胖妹”的影响
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·陈出生于美国的一个香港移民家庭,祖籍江苏徐州,由于外表憨厚,中国网民亲切称她为“南京小胖妹”。
在小扎创业初期,普莉希拉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,跟随男友来加州创业,不仅如此,她还积极推动小扎投身公益事业,比方说向旧金山湾区公立学校系统捐赠1.2亿美元,以改善当地的公学教育。
扎克伯格身上,我们既看到了年轻人追求创新、锲而不舍的精神,也看到了“富一代”的踏实和本色。这可能正是他从一个没钱没背景的大学生,靠技术和创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最重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