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汇短线操作:外汇超短线高手操作精华

 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发展,体系日趋完整,功能不断提升,但中小投资者遭遇侵权时,行政处罚慢、法院立案难、损失认定难等问题依然存在。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腾讯证券《企鹅资本画市》发布《2017年中国投资者3·15维权纪录报告》,还原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遭遇的各种侵权情况。

报告详情:企鹅资本画市:《2017中国投资者3·15维权纪录报告》

  本次报告集合了来自“企鹅资本画市”数据调研平台的问卷近万份,并同步调取了QQ、腾讯网、腾讯新闻客户端海量用户反馈,被访者集中在各个投资者群体,其中包括:股民、基民,以及投资其他资产的个体,如私募产品、保险、贵金属、现货等,样本来源广泛,覆盖了包括中国大陆、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地区,年龄人群从“50后”到“00后”,投资者资产范围从10万到1000万元(人民币)以上,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整个投资者生态。

本报告分为四章:中国投资者维权状况调查、投资者“维权难”全景还原、股民维权攻略及结论。

  在中国投资者维权状况调查方面,报告显示,超过10%的投资者有过维权的经历,但超9成维权者未能成功。值得注意的是,学历越高,维权意识越强。但让人感叹的是,调查显示,对于维权的相关知识,近9成投资者处于“不太清楚”和“完全不清楚”的懵懂状态;而维权知识掌握程度与资产额成长比。

  从调研数据可以发现,51.8%的投资者遭遇欺诈和侵权后选择了“不投诉、认倒霉”的容忍策略;另外,被访者很少通过“与发行机构或上市公司沟通”的方式来维权。地域方面,港澳台及海外的投资者维权意识较强。

  对于维权难的原因,超33%被调查者称,成本太高(耗费金钱、精力等)、维权环节难如闯关,是最主要因素。

  比较有意思的是,调查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中,超过80%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因被侵权或欺诈损失在10万元(以内);但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投资者损失超过500万以上的比例超过35%。遭遇侵权时,学历越高,损失越大!

  此外调查还显示,投资者个人信息泄露一般出现在券商内部、三方资管、注册炒股软件或网站等几个环节。数据发现,近7成投资者经常遭遇荐股欺诈或电话骚扰。仅有不到6%的投资者未受到过骚扰。

股市方面,股市黑嘴、炒股软件、培训课程、股票代炒、荐股诈骗都成为重灾区。

  调查发现,近53%的投资者因“网络社区上的荐股”直接导致经济损失,而西北地区的投资者中58%遭遇“荐股”诈骗致经济受损。在“您是否遭遇过代理炒股并蒙受损失”调查中,近15%给出肯定答案,其中80后成了最受伤的人群,比例达30%。

  调查数据显示,超过6成的投资者均遭遇过因专家或黑嘴忽悠而投资亏钱的情况。打击黑嘴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。

  令人痛心的是,调查还发现,有1/4投资者因贵金属、现货等投资而遭遇损失。其中12%投资者能及时止损,但仍有5%遭遇血本无归的惨剧。

  对于投资者维权,本次报告也咨询了专业律师,他们给出了维权攻略,包括明确责任(确定事项是否可以索赔)、选择被告、计算损失、维权具体流程、个人诉讼和集团诉讼等。

  结论方面,报告指出,投资者维权之困与投资者自身维权知识匮乏、维权意识不强等因素息息相关,应加大对中小投资者宣传、教育的力度,提升自我保护意识,唤醒股东权利意识,而且应该扩大教育的知识面及覆盖面。

  报告称,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,其索赔难度非常大,维权过程各个环节主体不清、权责不明,推诿现象严重,投资者弱势的地位需要多种资源和力量的支持,可考虑构建投资者、媒体、专家、专业机构等多方资源力量的平台,破解资者维权难的现状;同时,积极推动自律、监管、立法、司法等诸多方面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工作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4月,证券法修订草案将能够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介绍,证券法要修订的内容包括了更好地进行投资者保护,对于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增强,投资者利益损失补偿、法律救济渠道、行政救济渠道等内容也有增加。这或许是未来投资者值得期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