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你有钱有天赋还比你努力——低调王卫的“野蛮”发家史

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

今天说的这位大佬啊,手下有34万员工、19架自有货机,他的公司一年营业额好几百亿。

传说,众多银行经理人为了见他一面甘愿花50万~

江湖还传说,他是马云最佩服的人!

他是个有故事的人

90年代初,王卫在广东顺德印染厂工作,那时很多香港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在大陆设厂,只把门店留在香港,这就造成了香港与珠三角两地信件往返频繁,除了又贵又慢的邮寄,不少工厂托人捎货。

1993年,找父亲借了10万块启动资金,王卫在顺德成立了顺丰速运。同时,他还在香港租了个几十平米的店面,用来接货和派货。

第一年,顺丰只有6个人,22岁的王卫既是老板也是派件工。

“野蛮增长”成就顺丰

随着香港与内陆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,王卫采用低价策略迅速抢走了不少生意。

那时的顺丰就像块海绵,疯狂吸收无处不在的养分。

以顺德为基点,靠着合作和代理,顺丰很快便抓稳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。

这种疯狂扩张持续到了97年,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,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,70%的货由顺丰一家承运。香港回归时,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。

这时的王卫,不过26岁。

一通电话引发的……

谁都没想到,顺丰的历史将被一通投诉电话改变。

1999年,王卫本已淡出公司日常,想将一切交由市场自然繁衍,可加盟制带来的麻烦接踵而至。

随后,王卫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。

直到2002年,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,不仅将企业总部设在深圳,还开始设立国内高端快递行业的定位。

飞上天啦

2003年非典肆虐,恰巧也是中国快递行业的最大契机。

疫情期间,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,王卫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订了5架包机协议,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,就此踏上“快”的道路。

9次抵押贷款的魄力

顺丰版图持续扩张,也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。2004年起,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展抵押给银行,以此获得现金到国内开设网点。

王卫的大胆给顺丰带来了持续的高盈利。2010年,顺丰利润额高达130亿,仅次于中国邮政,占据全国18%的市场比例。直营模式、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,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。

“快递之王”如何养成

2016年,顺丰控股拟借壳上市,初步作价433亿。一旦成功,王卫和顺丰的“身价”都将水涨船高,到时王卫持有的股票价值可能超过500亿元。

低调了23年的王卫,将一跃进入中国富豪榜Top10,比肩马云!

经验一:市场不相信偶然

一切偶然都来源于必然,那些看上去幸运的人,往往在背后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汗水!

经验二: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,把小事给做大

顺丰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:主打文件和小件业务,这也是它能够区别对手的重要所在。

经验三:锲而不舍的坚持

人不会永远顺,也不会永远背,顺利的时候不膨胀,背运的时候更要锲而不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