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嘉诚的第一个100万

李嘉诚有多富?

生意版图遍布全球52个国家

横跨通信、基建、港口、零售等领域

香港被戏称为“李家的城

贫民窟里出来的富翁

李家有儿初长成

一开始,年幼的李嘉诚只能做些很底层的工作,后来转行做了推销员,经商头脑也逐步显现!18岁就做上部门经理,两年后又被提升为总经理!

简直走向人生巅峰的节奏啊~

然而!此时的李嘉诚已经不甘心只做个打工仔了!

创业并不是件容易事

1950年,22岁的李嘉诚用凑来的5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。

一开始赚了点小钱,但很快因为急于扩张和各种跟不上,长江出现了严重的次品危机,一度濒临破产,被讨债被索赔......

破产的话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啊......

沉浮岁月的救命“花”

1950年到1955年期间,长江一直不见好转,痛定思痛后李嘉诚决定给长江转轨。一条偶然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,一番调研后,李嘉诚预测:塑胶花时代即将来临!

1957年,长江塑胶厂因为生产这些便宜又逼真的塑胶花得救了,喜普大奔!

八朵塑胶花和第一个1000万

此时的长江虽然度过危机但是并无市场优势,历史转折的时刻到了。

这次,长江彻底摆脱8年困境,李嘉诚也借“塑胶花”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。1958年长江塑胶厂营收、净利润分别突破1000万港元和100万港元。

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,李嘉诚被誉为塑胶花大王。接着,他又瞄准地产界,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资本角逐游戏。

那么,李嘉诚为什么能获得1000万?

热爱学习,善于分析

14岁就辍学的李嘉诚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:白天工作,晚上读书,用看完的旧书去换钱再买新书,他是在“抢”学问。

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,危机面前只有淡定才能做出正确判断。

投资也是,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交易知识、法律知识,还要研究市场热点,最好能够分析走向和潜在风险。

目光敏锐,抓住机遇

1958年,香港本土有几百家像长江一样的企业,李嘉诚并无优势,可最后还不是照样获得订单?眼光和机遇都很重要。

既要学化劣势为优势,也要会扬长避短。

投资者常遇到有钱没项目,有项目没钱的情况,追根到底都是准备不足。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,关键是你为成功准备了什么?

快人一步,说干就干

先是自立门户、发现塑胶花商机、日后进军房地产,李嘉诚总是快人一步,率先发现商机。

当你发现了投资机会,就已经比别人占了先机;这时候一定要采取行动,赢得实打实的钱机!

失败不可怕,成功才是

李嘉诚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教导他:“失意时莫灰心,得意时莫忘形。”因而即使塑胶厂的连连打击并没有击垮李嘉诚,失败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失败之后该怎么办?

投资时要对市场保持警惕,行情好赚钱不骄纵、行情差亏损不灰心。

必要且及时的止盈止损也是守住财富的法则,正如巴菲特说的:“别人贪婪时谨慎,别人谨慎时贪婪。”

其实,“从来就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,只是你没有看见他背后的努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