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手起家实现财富自由
26岁的你,可能事业刚刚起步,正准备撸起袖子、大展抱负。
26岁的巴菲特,已实现财富自由、准备退休了。

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,2016年底巴菲特的个人财富飙升至742亿美元,稳居全世界第二富豪位置。

天呐~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?
从小树立的金钱观
巴菲特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他出生没多久,爸爸霍华德就因为银行倒闭失业了。

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“世上没有免费午餐”,自己也想方设法“挣钱”。

财富一直在积累,巴菲特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

“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——这个想法在他此后的一生中,都没有变过。
复利让小钱变大钱
10岁那年,美国还没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,一天,父亲带着巴菲特到纽约交易所玩。
他看到有个交易员在饭后从兜售香烟的人那里买了一支卷烟。

于是,巴菲特就跑去图书馆借了本《赚1000美元的1000招》,通过这书,他接触到了“复利”概念。

特别地,当固定增长率(上述的10%)逐年变大时,这个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。

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
复利法则就像滚雪球,关键是“你要找很湿的雪,和很长的坡”。
一次,他和小伙伴花25美元买了架二手弹子机,放到理发店,跟理发店老板分成。

并且多年来,他毫不懈怠对股票的研究,经常去图书馆查看与股票和投资相关的书,重要的书籍反复阅读。


格雷厄姆的课堂,成了巴菲特和格雷格姆的“二重奏”,其他人则负责旁听。
观察股价波动、探究背后的公司价值……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一整套分析办法全都学了过来,不但如此,他胜过了他的老师。
与客户的利益一致
到1951年底,巴菲特已经将他的资产从9804美元增值到19738美元。在家乡奥马哈,他任职于“巴菲特-福克公司”,负责推销股票,同时打理自己的资产。

让他痛苦的是,巴菲特发现股票经纪人通过客户频繁交易赚取佣金,某些情况下,这与他的价值观相悖。

尽管沉迷于股票研究,巴菲特也不想把自己局限住,他效仿格雷厄姆,在业余时间兼职成为了一名夜校教师。

格雷厄姆的智慧继承人
1954年,格雷厄姆和他的合伙人纽曼向巴菲特敞开了怀抱,后者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。

生意数据和股票价格在他的脑海里盘旋,他吸收数字且加以分析的惊人能力,很快就成为公司的得力干将。


此后的46年,他创造了世界投资史上的奇迹,也划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生复利曲线。

读到这里,你大概也能总结出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了——
